川江号子

2025-04-15 22:30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川江号子是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徒歌等特征。


2006年5月20日,川江号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Ⅱ-24。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领唱号子的船工)。川江号子起源于船工们的工作和生活,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